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 学院新闻

第十二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 暨黄河故道葡萄酒产区高质量发展论坛 研究生论坛

作者:徐学蕾 白雪冰 图片/徐学蕾        发布日期:2021-04-23     浏览次数:

第十二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4月19-21日在河南省民权县召开,大会以“强化风格、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节能减排”为主题,旨在探讨交流国内外葡萄与葡萄酒新思路、新成果、新举措,展现葡萄酒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加强国内外葡萄酒科教单位、企业、酒庄间的交流合作,推进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4月21日下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的21位研究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帝伊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提出了对研究生的要求与期望,我院李甲贵教授、刘旭副教授、秦义副教授和孙翔宇博士参加指导会议。

c9a36c7d8bde4d4da43c691f6f5f829e.jpg

682bf11ea65446aabc158f599b7a4c62.png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李湘怡《VviWRKY40调控VviGT14促进葡萄果实中糖苷结合态单萜积累》报告主要介绍了鉴别葡萄酒品种和地域的重要成分萜烯,通过对葡萄萜烯糖基转移酶基因的鉴定发现,VviGT14的转录表达是影响“小白玫瑰”葡萄果实中糖苷结合态单萜合成积累的主要因素,并筛选出7个可能与VviGT14启动子上的w-box结合的WRKY家族转录因子研究其调控机理。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向小凤《刺葡萄蒸馏酒酒头、酒身和酒尾关键香气物质鉴定》报告主要介绍了使用糖度低、高酸、适合酿造白兰地的刺葡萄、采用间歇式和连续式不同的蒸馏方式酿造的蒸馏酒的关键香气物质,分别鉴定出酒头、酒尾、酒身主要的香气物质及香气。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赵旭题为《Impact of Three Phenolic Copigments on the Stability and Color Evolution of Five Basic Anthocyanins in Model Wine Systems》的报告主要针对不同辅色素对红葡萄酒陈年过程中颜色演变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期明晰辅色效应在葡萄酒的陈年时期对颜色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实验结果对即时辐色效应、储藏期间溶液的颜色变化及酚类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辅色素对花色苷的影响是不同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王家琪《新型超声联合杀菌技术对葡萄汁品质的综合影响与评价》报告中介绍了通过在巴氏杀菌、超声、超声联合Nisin、声热以及声热联合Nisin等几种方法中筛选出可达到商业无菌的杀菌方式,测定经食品的抑菌剂Nisin处理后的葡萄汁的酶活、理化、功能性、感官以及微观结构指标,最终找到适合户太八号葡萄汁的杀菌方式。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程静《VviMYB86对酿酒葡萄类黄酮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以 VviLARs 为重点研究对象,借助RNA-seq筛选和鉴定调控 VviLARs 表达的MYB家族转录因子,初步构建调控网络图。为葡萄PA积累模式及 VviLARs 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分子理论基础,丰富植物中类黄酮代谢及PA合成的调控机理。

宁夏大学研究生张众《微氧调控葡萄酒香气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不同时期/水平的微氧(MOX)处理对葡萄酒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和香气的影响。分析pH值、游离SO2、酚类化合物、Fe2+对微氧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pH/FSO2/Fe2+越高,葡萄酒消耗氧气越快,低pH值(3.2)可以促进苯乙醇的形成,减缓酯的氧化,而高FSO2 (40 mg/L)不能很好的保护酯类和萜烯被氧化。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王宇《The influence of attenuated solar radiation caused by black inter-row mulch on aroma compounds in grapes and wines under dry-hot climate》报告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探究葡萄园地面反射光衰减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影响。研究发现黑色行间覆盖通过衰减葡萄园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可以改善果园小气候,并在转录组水平上解释了行间覆盖引起的葡萄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表明行间覆盖对葡萄和葡萄酒香气化合物的影响是不一致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王悦《基于体外模拟消化条件下葡萄酒多酚的消化吸收特性的葡萄酒适饮量评估》研究致力于在模拟体外胃肠消化的情况下,探索在不同的饮用量和饮用方式下葡萄酒的多酚的消化特性和生物利用率的差异,为科学理解饮用葡萄酒的“利与弊”提供依据,指导人们正确的饮酒观念。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钱旭《冰葡萄酒‘甜香’物质的鉴定及其感官表达》研究通过收集对41款冰葡萄酒的总体甜香强度进行评分,筛选出了18款具有不同‘甜香’强度(无或低、中、高)的代表性样品进行香气物质定量分析、感官定量描述性分析并分析感官和想起物质的关联联系,并设计香气重构、添加和缺失实验探究不同的甜香物质对感官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何磊《摘叶、挪叶和套袋对葡萄果实挥发性化合物合成和积累的影响》研究剖析了摘叶、挪叶和套袋造成的果际微气候改变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挥发性化合物代谢组和转录组的影响,为生产上优化葡萄栽培措施,改善果实风味物质品质、 提高新疆天山北麓地区葡萄和葡萄酒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张欣珂《红葡萄酒的颜色演化和分子机制》研究通过在模拟体系中合成这些花色苷衍生物,然后采用HPLC离子阱联用建立这些花色苷衍生物的质谱数据库,以及采用HPLC-qqq建立这些物质的色谱数据库,最终采用HPLC-qqq的MRM方式建立靶标性方法,阐明花色苷衍生物对颜色的贡献和形成的机理,并对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应用。

石河子大学研究生马延琴《威代尔冰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风味的影响》报告中介绍了对伊犁地区威代尔葡萄发酵冰酒过程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预测微生物群落与冰酒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为冰酒自然发酵工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李德美《中国不同产区赤霞珠与马瑟兰葡萄酒感官特性分析》研究根据干旱程度、光热资源及降雨等地理及气候特征,将产区归类为环渤海湾区、环渤海湾内陆区、西北高原、新疆产区,以马瑟兰和赤霞珠葡萄酒为研究对象,进行感官评价分析,探究赤霞珠和马瑟兰两款葡萄酒在主要产区的质量表现及风格特征,为深入探究其特征及差异提供数据支持。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刘松昱《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葡萄果实中单萜代谢流向分配的关键候选基因》研究通过在4个不同的时期采集4个具有不同单萜成分的样本进行主成分的分析,对挥发性萜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后寻找出导致不同样品、不同发育时期样品中所含萜类含量和组成存在差异的基因进行转录组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推进葡萄中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流向分配的分子机制,从而为提高鲜食葡萄的香气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徐晓裕《采收期对新疆威代尔冰葡萄表皮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采收期对Vidal葡萄表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代谢的影响,解释了微生物群落与不同采收期的关系,并对Vidal葡萄表皮微生物功能和质量特性进行了预测,但是不同采收期Vidal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品质还有待深入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卫博《基于PMA-CELL-qPCR的葡萄酒发酵中活菌计数方法开发与应用》报告介绍了一种相比于平板计数、qPCR、CELL-qPCR,开发了一种效率极高、成本较低、结果更加准确的新型高效的微生物活菌计数手段,为扩大应用基质(其他果酒)和目标菌株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刘孟龙《赤霞珠果实GLVs香气的影响因素及酿酒葡萄次生代谢品质改良措施》筛选了赤霞珠果实GLVs香气关键气象因子(GLVs是指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前体通过脂氧合酶途径产生的C6/9醛、醇及其酯类化合物,是葡萄果实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探究了夜晚低温对果实GLVs香气的影响。并提出了花序扁平修剪的改良措施对果实品质的改良,选育出红汁酿酒葡萄品种。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单冰淇《采用CATA方法结合GC-qMS与GC-Orbitrap-MS分析12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感官-化学特性》研究利用PLSR分析构建GC-MS与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发现CATA和GC-MS之间的回归性结果与使用其他仪器和感官方法相关联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为我国鲜食葡萄生产的品种选择和品质控制提供依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冯铭鑫《 VvmiR394b 在干旱诱导葡萄果实着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解析》介绍了花色苷是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最主要的呈色物质,而调亏灌溉/适度干旱可促进葡萄果实中花色苷的积累,研究从小RNA组分析、降解组分析、 VvmiR394b 与 VvF-box 6 表达分析、 VvmiR394b 对 VvF-box6 的靶向剪切调控、 VvF-box6 调控花色苷合成的功能分析、 VvmiR394b 上游干旱应答因子筛选等方面对 VvmiR394b 在干旱诱导葡萄果实着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进行了阐述。

宁夏大学刘帅《基于转录组研究不同光质对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从转录水平探讨葡萄果实对光质响应的分子基础,解析影响葡萄果实转色成熟的因素并从中挖掘出相应的调控基因,为研究葡萄响应光信号通路提供依据,为设计出更加高效、合理的LED补光装置奠定理论基础。

宁夏大学胡泽军《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不同子产区土壤养分特征与评价》研究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小产区固化难以凸显产区特色条件下,进一步明确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土壤养分差异特征,形成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土壤养分评价,为指导葡萄品质和产量的提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e5a2cfdcbf241899179fdd048d4a005.png

1.李湘怡;2.向小凤;3.赵旭题;4.王家琪;5.程静;6.张众;7.王宇;8.王悦;9.钱旭;10.何磊;11.张欣珂;12.马延琴;13.李德美;14.刘松昱;15.徐晓裕;16.卫博;17.刘孟龙;18.单冰淇;19.冯铭鑫;20.刘帅;21.胡泽军

与会的研究生代表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探讨葡萄与葡萄酒领域热点问题与研究,交流思想和心得,分享智慧与谋略。会议结束后对参会代表海报展示和口头报告分别评定并颁发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五名及若干参与奖,由李甲贵教授赠与优秀研究生代表荣誉证书、“河南红”葡萄酒,给予鼓励与支持。

be24aba4587c413686019edfbf306e4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