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 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彭宜本副院长生动讲授中国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

作者:苏媛/文        发布日期:2024-11-04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2日上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副院长彭宜本教授主讲了“葡萄酒背后的文化与科学”全国高校联盟选修课,迎来了第四次授课。本次课程的主题聚焦于“中国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在课程正式展开之前,彭院长首先向在座的同学们简要概述了世界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脉络。具体而言,世界葡萄酒的历史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史前葡萄酒时代、两河流域时代、古埃及时代、古希腊时代、古罗马时代,以及欧洲中心时代。

46ff046cbde669d163cab8ff84b0c4c1.png

彭院长以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开始本次课程:“葡萄酒从哪里来?”据科学研究,野生葡萄大约于6500万年前出现,其形态初为低矮的灌木状。至4000万年前,葡萄逐渐演化出卷须及花序等重要器官。而人类对葡萄的驯化历程,则可追溯至约11000年前;至于人类发现的最早葡萄酒遗迹,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

彭院长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葡萄酒的历史文化,并详尽剖析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直至清朝民初各个时期葡萄酒的发展历程。彭教授介绍,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发现于距今9000年的贾湖遗址,在盛有葡萄酒的陶器旁还出土了骨笛,推测当时葡萄酒具有祭司通神的作用。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对张骞从大宛带回的葡萄品种及酿酒工艺非常喜欢,随即在离宫别苑内大量种植葡萄来酿造葡萄酒,开启了中国的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将葡萄酒定位为高端和奢侈路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助力了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源自希腊中心、罗马中心时代的葡萄纹饰,通过丝绸之路已传入汉水流域、江南。而带有中国本土元素的中国葡萄文化——葡萄纹饰的丝织品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和遥远的地中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本土葡萄与葡萄酒文化。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葡萄酒文化,他引进欧洲种葡萄和罗马中心时代的葡萄酒工艺到内地,并将葡萄酒官办、产业化,设立了专业的管理机构——良酝。而宋朝则被认为是中国葡萄酒的黑暗中世纪,西域失控导致进口葡萄酒和关外的葡萄酒断供。元朝立国虽然只有90余年,却是我国古代社会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非常喜爱,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农桑辑要》中,有指导地方官员和百姓发展葡萄生产的记载,并且当时已经有大量的葡萄酒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在明朝时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对葡萄酒的不喜好,致使葡萄酒在该时期未能得到发展。而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葡萄酒再次出现在紫禁城之中。民国时期,爱国人士张弼士通过洋务运动实业救国,1892年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到了现代中国,彭院长认为中国葡萄酒正在追赶世界的脚步。1956年毛主席曾说过:“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视察宁夏时提出“中国葡萄酒当今世界殊”。

 69f26d876c0812a0d337daf30544a1a4.png  4fa85394e950c436be05be02c67a5e78.png

课程最后,彭院长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同学赠送了《葡萄酒背后的文化与科学》签名书籍,鼓励同学们将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葡萄酒发展结合,为中国葡萄酒繁荣贡献力量。

编辑:王玲     终审:张洁